11月5日,仙湖实验室迎来了一场聚焦氢能跨界融合与产业升级的深度对话——仙湖实验室与机器人等行业企业座谈会暨第三十八期“研之有悟”科技主题沙龙成功举办。活动汇聚了区内13家机器人、氢能及医疗设备领域的企业代表,与仙湖实验室的科研团队面对面交流,共同探索氢能技术在智能制造、医疗康复等场景中的创新应用路径,为企业转型升级注入科技动能。

活动现场
精准对接
从“技术痛点”到“解决方案”
当前,机器人与电动轮椅等领域普遍面临动力系统的瓶颈:锂电池续航短、重量大、充电时间长,严重制约了产品性能与市场拓展。针对这一共性难题,仙湖实验室提出了以风冷/液冷燃料电池系统+固态储氢/高压气态储氢技术为核心的创新动力方案,致力于打造更高效、安全、环保的氢燃料电池系统。
在座谈会上,仙湖实验室详细展示了其自主研发的风冷燃料电池系统。该系统通过空气冷却技术简化结构、减轻重量,有效扩大了功率覆盖范围,大幅提升电堆质量功率密度和体积功率密度,兼具高适配性与可定制性。同时,固态储氢材料以钛系、钒系合金为载体,实现质量储氢密度大幅提升,充放氢压力低至3MPa以下,兼具高安全性与便捷性,为移动设备动力升级提供了全新选择。

活动现场
区科技局副局长邹冠飞表示,氢能技术的跨界应用是突破行业瓶颈的关键。他指出,仙湖实验室作为广东省在新能源领域的重点研发平台,不仅具备从材料、器件到系统的全链条技术攻关能力,更肩负着推动技术产业化与商业化的使命。本次座谈会正是为了打通企业与实验室之间的合作通道,让科技创新真正服务于产业需求。
企业共鸣
从“单打独斗”到“联合攻坚”
参会企业代表纷纷结合自身需求,表达了与仙湖实验室深度合作的意愿。广东汇博机器人技术副总经理蒋振宇提出希望同等电池尺寸状态下提高续航及减重技术等需求,同时就锂电池的循环寿命、全生命周期成本以及固态、气态存储方式的选择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广东若铂智能机器人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兰云介绍了公司的业务布局和发展方向,其中在农业领域、海外业务、水产加工等领域取得了一定成果,并表示公司在未来的发展中,将持续关注电池续航及充电效率等问题,以应对未来的挑战。
佛山氢能暗流新能源、清德氢能源科技等企业已在氢燃料电池领域深耕多年,希望借助仙湖实验室的科研力量进一步提升产品性能;而佛山市顺康达、东方医疗等医疗器械企业则聚焦于氢能在电动轮椅、康复设备中的动力替代,期待通过技术升级提升产品竞争力;广东海聊卫星通信以及无人机等其他行业企业也纷纷表示交流学习的意愿。
座谈中,仙湖实验室主任唐浩林及其科研团队,针对企业需求及问题,逐一细致解答,为企业提供更多技术解决方案。
合作启航
从“氢能赋能”到“智造升级”
南海区机械装备行业协会秘书长欧阳满云提出,希望在行业设备改造及产品采购配套等方面与仙湖实验室探求合作,深入协会会员企业调研,共同为企业量身定制综合解决方案,这些方案不仅服务于本地企业,更有潜力推向全球市场。她表示,协会将发挥桥梁作用,推动企业与仙湖实验室深度合作,共同参与国家省市重点研发项目合作,推动南海机械装备行业高质量发展。
佛山仙湖实验室副主任卢炽华表示:“实验室将与行业协会、重点企业建立广泛的合作关系,共同挖掘市场机会。”

与会企业参观实验室展厅
随着全球能源转型加速,氢能作为清洁能源的重要载体,正逐步从交通、储能向智能制造、医疗健康等领域渗透。本次座谈会不仅是一场技术研讨,更是一次供需对接的实践。与会企业通过参观实验室展厅、听取技术报告、面对面交流讨论等形式,全面了解了仙湖实验室的研发能力与成果储备。多家企业在现场与实验室研究人员达成了初步合作意向,涉及动力系统定制、储氢装置优化、联合申报项目等具体方向。
下一步,南海区将依托仙湖实验室的技术优势与企业的场景资源,通过常态化交流、专项工作组对接等形式,持续推动氢燃料电池在机器人、电动轮椅、无人机等产品中的示范应用,区生产力促进中心后续也将紧密跟进企业问题,做好供需对接服务,确保企业需求有回应,件件有落实,共同助力企业实现从“概念验证”到“产品孵化”的跨越。
【原文标题:研之有悟:精准对接,共绘氢能跨界应用新蓝图】


